林 同驥"號志干" 三十世,斯璧公三子  ‏(I63)‏
Lin Tung Ji
名字: 同驥
姓氏:
後綴: 三十世,斯璧公三子
別名: 號志干
羅馬化: Tung Ji Lin

性別: 男性男性
      

生辰: 1918年 12月 12日 41 33 戊午年十一月十日於北京
逝世: 1993年 月 日 ‎(年齡 74)‎
個人詳細事件信息
生辰 1918年 12月 12日 41 33 戊午年十一月十日於北京

描述說明 為中國航天和海洋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1938年先後就讀重慶中央大學 、英國倫敦大學。1948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從事稀薄氣體的研究和教學。1953年,赴布朗大學應用數學系從事流體力學和彈性力學方面的研究。1955 年,回國創建中國。
逝世 1993年 月 日 ‎(年齡 74)‎
最近更改時間 2018年 01月 12日 - 13:25:13 - 更改人: huang.peter
查看詳細信息...

父母家庭  (F23)
林 斯璧 "字鼎章 號西智" 廿九世,福熙公次子
1877 - 1958
郭 鳯芑 斯璧公元配,同邑郭鹿泉公第六女
1885 -
林 同曜 三十世,斯璧公長女
-
林 同濟 三十世,斯璧公長子
1906 - 1980
林 同早 三十世,斯璧公次女
-
林 同炎 "原名棪" 三十世 30th Generation,斯璧公次子
1912 - 2003
林 同融 三十世,斯璧公三女
-
林 同環 三十世,斯璧公四女
-
林 同驥"號志干" 三十世,斯璧公三子
1918 - 1993
林 同端 三十世,斯璧公五女 三十世,斯璧公四女
-
林 同光 三十世,斯璧公四子
-
林 同奇 三十世 30th generation,斯璧公五子
-
林 同崇 三十世,斯璧公六女
-

近親  (F175)
張 斌 同驥夫人
-


記錄

筆記


筆記
1942年7月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今西北工業大學),1948年9月獲英國倫敦大學航空工程博士學位。曾赴美分別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布朗大學從事稀薄氣體、流體力學和彈性力學方面的研究。
1955年回國後,參與創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後擔任了流體力學組組長、「上天」設計院(即1001設計院)風洞部部長和十一室主任等職,主持設計建造了中國第一座超聲速風洞。歷任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701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力學學報》副主編、主編等職。‏[1]‏‏[2]‏
在稀薄氣體力學、高超聲速、跨聲速空氣動力學和不可壓縮流體動力學等廣泛的領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為中國航天事業和海洋工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3]‏

筆記
1918年12月1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祖父為清代進士。父親林鼎章,早年中舉,民國後攻讀法律,是一位法官,曾任最高法院庭長。母親操持家務,家境小康,父母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林同驥在十一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年幼時兄姐們刻苦攻讀的情景對他有着較深的影響,大哥林同濟是三十年代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业的博士,回國後在復旦大學研究莎士比亞文學,是國内外頗有影響的學者。二哥林同炎是世界著名的橋樑工程專家,曾獲美國總統國家科學奬章。

筆記
幼年時,林同驥插班上過一年多小學。1932年夏,他在北京滙文中學開始了中學生活。1933年到1937年他隨家遷往南京,就讀於南京金陵中學。中學時代的林同驥聰敏勤奮,成績優異,經常受到學校的嘉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父遷往重慶,畢業於四川重慶沙坪垻南開中學。目睹日本侵略軍飛機的狂轟爛炸,他决心投身航空事業,於1938年考入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1942年畢業後,在四川南川第二飛機飞製造廠從事發動機的修理和檢驗工作,還跟隨試飛。三年的實踐對他一生的科研思想有着重要的影響。他擅長理論研究,但始終高度重視生產實際、工程應用和實驗研究。
 1945年,林同驥考取公費留學英國。他先在英國卜力司土 Bristol 飛機製造廠做了半年實習工程師,後進入倫敦大學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在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經常是最後離開學校圖書館的一個讀者。

 1948年,林同驥獲得倫敦大學研究生院航空工程博士學位。同年赴美國,在華盛頓大學從事稀薄氣體的研究和教學。當時加州大學稀薄氣體研究室是美國稀薄氣體領域研究的中心。林同驥在稀薄氣體領域的研究工作受到他們的重視,並邀請他前往加州大學工作。1953年,林同驥到布朗大學應用數學系從事流體力學和彈性力學方面的研究。

筆記
1955年秋,林同驥滿懷愛國熱忱,偕同夫人張斌,懷抱尚未滿月的女兒,遠涉重洋,毅然回國。在錢學森和郭永懷的帶領下,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創建中國科學学院力學研究所的工作。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暫衝式超聲速風洞,為我國實驗空氣動力學的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為此,他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出席了1959年召開的全國群英會。他所領導的研究室也被評為全國群英會的先進集體。1958年,中國科技大學成立,為培育本國的科技人才,他親自編寫講義並進行講授。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不久,夫人張斌以莫須有的罪名身陷囹圄達七年之久。當時他的三名子女尚幼,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他承擔了人造衛星回收方案的研究工作。不久,他也受到迫害。然而,這一切都不能使他拾棄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射流理論、小曲率半徑噴管跨聲速理論研究等工作就是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

筆記
1973年,林同驥投入了我國第一代洲際導彈的防熱研究。有關工作曾分别獲得全國科學大會成果奬、國防科委二等奬和國家發明四等奬。為表彰他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1984年,他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証章。

 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林同驥在分析了力學發展的新趨勢後認為:從學科發展上看,一些基本性的流體力學問題,如分離和旋渦運動的研究已刻不容緩;從應用上看,流體力學除結合航空航天技術外,應積極開展新興的。1982年,他擔任國家科委六五攻關項目工程力學中若干重要問題研究協調組組長。1986至1990年,他主持七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海洋工程中的力學問題研究,並親自带領課題組同志承担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研究的基礎與核心課題之一――振蕩流動和旋渦運動。

筆記
 自七十年代末起,林同驥還擔担任了許多力學方面的職務,例如,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部委員。自1982年起,任數理學部常務委員。1980年起,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在1982至1990年期間,他是該國際聯合會大會委員會的成員。1983至1991年,任亞洲流體力學學會副主席。1986年至今,任國際《流體動力學研究》雜誌的編委。1982年至1986年期間,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書長。他還擔任過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航空學會理事等職。在1979至1990年期間,先後任《力學學報》副主編和主編職務,為我國力學學術刊物的出版耗費了許多心血。他還擔担任第一、第二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理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此外,林同驥還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及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林同驥以滿滿腔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為推動中國力學科學的發展,促進中國力學科學與國際力學界的交流作出貢獻。

筆記
简历

  1918年12月12日 生於北京。

  1938 - 1942年 重慶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2 - 1945年 任四川南川第二飛機製造廠檢驗員。

  1945 - 1946年 任英國卜力司土 Bristol 飛機製造廠實習工程師。

  1946 - 1948年 英國倫敦大學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學習,獲博士學位。

  1948 - 1953年 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及貝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後及研究員。

  1953 - 1955年 任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員。

  1955 - 1970年 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57年任研究員。

  1970 - 1974年 任第七機械工業部 207 所研究員。

  1974 - 1978年 任第七機械工業部 701 所研究員、副所長。

  1978 - 1982年 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1979 - 1990年 任《力學學報》副主編、主編。

  1980年 任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部委員,1982年起,任常務委員。

  1982 - 1986年 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1983 - 1991年 任亞洲流體力學學術會議副主席。

  1990年任中國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名譽理事。

主要論著

  1. Lin Tong-ji,Whitehead LG.The St. Venant Torsion Problem for the Hyperbolicairfoil Cross Section.Bulleti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shington:1951 ‏(118)‏

  2. Lin Tong-ji.Schaff SA.Effect of Slip on flow near a stagnation point and in a boundary layer - NACA TN 2563, Washington: 1951.

  3. Lin Tong-ji.Ducts for accelerated flow.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U.S. 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4.

  4. Lin Tong-ji,Jia Zhen - xue. InvisCid transoic flow field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Indian Academy of Sciences, 1981 ‏(4)‏:315-345.

  5. 林同驥,陳仲英等.有序熔楔和轉捩.力學學報,1981 ‏(4)‏:326332.

  6. Lin Tong-ji,Pu Qun - On the formation of regmaglypts On meteorites. Fluid Dynamics Research. 1986 ‏(1)‏:181-199.

  7. 林同驥,浦群.矩形截面直管中的振蕩流動.力學學報,1986 ‏(6)‏:481491.

  8. 林同驥,浦群.現代力學的發展.力學進展,1990 ‏(1)‏:110.

  9. Lin Tong-ji,Pu Qun. The Effect of the Outer Boundary on streaming induced vortex flow around an oscillating circular Cylinder.Proc.of 7th Cong. APD -IAHR,1990 ‏(IV)‏:9196.

版權聲明:轉載須經版權人書面授權並註明來源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6­/­08­/­content_421617­.­htm­

查看註釋...


來源
這個人沒有來源引用。

查看來源......


這個人的家庭
父親
林 斯璧 "字鼎章 號西智" 廿九世,福熙公次子
Si bi Lin
‎(I60)‎
生辰 1877年 月 日 29 26 清光緒四年‎(戊寅)‎七月初七日
逝世 1958年 月 日 ‎(年齡 81)‎ 戊戌年十月廿三日卒於滬寓中,享壽八十一歲
8 年
母親
 
郭 鳯芑 斯璧公元配,同邑郭鹿泉公第六女
FengQi Guo
‎(I61)‎
生辰 1885年 月 日 清光緒十年‎(甲申)‎十一月十六日
逝世

結婚事件:
#1
姐妹
#2
兄弟
林 同濟 三十世,斯璧公長子
Lin TungJi
‎(I65)‎
生辰 1906年 月 日 29 21 清光緒卅二年‎(丙午)‎二月初九日
逝世 1980年 月 日 ‎(年齡 74)‎
#3
姐妹
#4
兄弟
林 同炎 "原名棪" 三十世 30th Generation,斯璧公次子
Lin Tungyan
‎(I62)‎
生辰 1912年 月 日 35 27 壬子年十一月十三日
逝世 2003年 月 日 ‎(年齡 91)‎
#5
姐妹
#6
姐妹
#7
林 同驥"號志干" 三十世,斯璧公三子
Lin Tung Ji
‎(I63)‎
生辰 1918年 12月 12日 41 33 戊午年十一月十日於北京
逝世 1993年 月 日 ‎(年齡 74)‎
#8
姐妹
#9
兄弟
#10
兄弟
#11
姐妹
有家人 張 斌 同驥夫人
林 同驥"號志干" 三十世,斯璧公三子
Lin Tung Ji
‎(I63)‎
生辰 1918年 12月 12日 41 33 戊午年十一月十日於北京
逝世 1993年 月 日 ‎(年齡 74)‎
妻子